九星居养老服务中心

【九星居】三伏天防暑小常识,注意收藏

发表时间:2020-07-28 09:38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今年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共历时40天,到8月24日结束。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天,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为什么三伏天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那么,三伏天有哪些防暑小常识我们需要知道的呢?

三伏天宜伏不宜动,不提倡白天在室外进行剧烈运动。建议可选择在早晚时分进行慢跑、瑜伽、游泳等运动。

三伏天要适当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也不宜狂喝。应少喝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三伏天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夏季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90%,都可用来补充水分。

三伏天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高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一种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多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性疾病)的病因。三伏天大量饮酒如白酒,会助热生湿。

三伏天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从而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三伏天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炎夏日,人们出汗后喜欢立即对着电扇、空调吹风或是去洗冷水澡。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出去,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严重者还会出现生命危险。

三伏天不宜佩戴金属首饰。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三伏天出门要注重防晒。夏季紫外线强烈,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在烈日下行走,如这段时间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晒工作,如撑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另外,出门应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以备应急之用。

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入伏小常识啦~

学习了这么多三伏小知识对大家一定会有帮助哒希望大家今年的三伏都健健康康的度过哦~



地址:东营市人民医院东临清风小区内
服务热线:0546-7926199
手机:13054626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