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星居】寒露之后记住“三防”!养生每天坚持“五个一”发表时间:2020-10-08 10:53 10月8日是寒露节气,是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全国许多地区均已进入深秋,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寒露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露水快要凝结成霜。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的那样——“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外,还有一句谚语是“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也说明寒露温度下降之快。
因此,寒露养生首先记一个字——暖!
寒露后,别再“秋冻”了,夜晚温度将会降得更低,尤其老人、小孩要特别注意保暖。民谚称:“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就是提醒人们关爱自己不要受凉。
还有一句俗语说:“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同样是提醒大家此时做好保暖,该穿秋裤就穿秋裤。
寒露之后记住“三防”
寒露节气,热与冷交替,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病科主任医师党中勤等多位医生在2017年1月24日健康时报上建议您做好“三防”。
防冻:脚、肩、肚脐、腰不要冻着
脚部是不能受凉的,尤其是女性,脚部受寒很容易导致子宫、下腹部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经期提前或延迟,严重者还会造成痛经或月经不调。
肩部受凉后会致使上肢血液循环不畅,让人明显感到肩部酸痛,颈椎僵直,甚至头晕。如果肩颈长期受凉,向上就会形成颈椎病,向下就会造成肺部疾病。
另外,各种关节炎患者、胃溃疡患者、慢性肺病患者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并不适合秋冻,因为受凉后容易造成疾病的反复发作,要注意随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
防燥:多吃生津润燥、宣肺止咳的食物
比起冬天的进补,秋补会更有效果。此时宜选择润燥滋阴的饮食,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全麦面、小麦仁、豆芽、豆浆、花生、芝麻、红薯、山药、南瓜、萝卜、白菜、洋葱、藕、百合、木耳、梨、苹果等都比较适宜这个时节食用。
秋末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多吃生津润燥、宣肺止咳作用的梨、苹果、橄榄、白果、洋葱、芥菜、萝卜等食物,搓揉鼻翼两侧,练练“嘶”音字功等,都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
防悲:情绪不好,多参加些团体活动
晚秋时节,天气骤冷,凄风惨雨、草枯叶落,很易使人意志消沉,也就会产生“悲秋”之伤。
避免悲秋,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动起来,不妨做一些团体性的慢运动,如打牌、下棋、养花、养鸟等。这个时节集体出游,适量人为地添加点活动内容,也能让自己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收获不一样的感受。
寒露后养生每天坚持“五个一”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主任医师王泽民、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沈宁、中华养生瑜伽协会会长迷罗在2009年10年15日、2019年1月11日、2008年10月13日健康时报上分享了几个保健方法:
1泡一次脚:补肾气
寒露节气一过,更应注重足部保暖,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睡前还可用热水泡脚。坚持每晚用温水泡脚,并且水没过脚腕,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在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效果也很好。
2吃一顿根菜:和中补弱
寒露过后,天气转凉,是人们进补的“前哨站”,也是吃根菜的好时节。推荐三种根菜:萝卜、红薯、莲藕。
▶萝卜最好生着吃。萝卜可算得上是第一“根菜”了。《本草纲目》记载,萝卜能“大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
▶红薯做主食。红薯也是非常好的根菜,它里边几乎不含脂肪,膳食纤维却十分丰富,对于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有很好的作用。
▶莲藕“补弱”效果好。莲藕最主要的药用价值就是“补弱”了,老幼妇孺、体弱多病者最好多吃一些,生吃、煮熟都可以。
3喝一碗五豆粥:调和五脏
用小米配上红、黄、黑、绿、蚕豆五种豆子,熬粥喝,它能调和五脏,濡养肠胃,提升机体的免疫力。
4弹一次指:改善怕冷
很多朋友冬天怕冷,容易手脚冰凉,如果在寒露之后开始练练“弹指功”,可以让这些状况得到改善。
“弹指功”非常简单,每天中午用双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弹出去,反复一百遍。当然,不必局限于一百次这个数目,有空就弹弹。中指的指尖是心包经的起点,而心包经是心脏的保护墙,常弹中指能促进气血循环,提高人体的御寒能力。
5搓一搓耳:养肾
寒露后常搓耳朵。肾开窍于耳,而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区,联系着全身每一个器官,所以每天早晚常搓揉耳朵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 |